
2024年6月15日,我国能源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——国家电投内蒙古白音华坑口电厂2×66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全面建成投产。作为全球烟气提水量最大的火电项目,该电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“发电+供水”双效协同,标志着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。
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,总投资52.8亿元,是“蒙电送苏”锡盟-泰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的核心配套电源。其核心突破在于采用混合式烟气提水装置,通过冷凝塔将燃煤烟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,年提取量达163万吨,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年蓄水量。这些水质达到工业用水标准,不仅满足电厂自身生产需求,还可向周边企业直供,每年节水效益超1000万元,有效缓解了内陆贫水地区的资源压力。
技术层面,该项目整合多项国际首创技术: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参数设计,锅炉蒸汽温度突破580摄氏度,发电效率较传统机组提升5个百分点;深度调峰技术实现20%负荷稳定运行,为新能源消纳提供灵活支撑;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将排烟温度降至90摄氏度以下,热能回收效率提升30%。尤为关键的是,该项目攻克了褐煤高水分、低热值的利用难题,通过褐煤发电烟气提水技术,将原煤中15%-20%的水分转化为可利用资源,形成“煤中取水”的循环经济模式。
展开剩余46%环境效益同样显著。项目配备高效脱硫、脱硝装置,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35mg/Nm³和50mg/Nm³以下,较国家标准降低40%以上;粉尘排放浓度低于5mg/Nm³,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。通过智慧电厂建设,应用工业互联网、5G通信等技术实现全厂数据实时监控,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8%,运维效率提升40%。
从经济价值看,该项目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,可满足23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,年营业收入约16亿元。作为“西电东送”战略的重要支点,其电力将通过特高压通道直送江苏,助力长三角地区能源结构优化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该项目验证了“煤电+节水+环保”三位一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,为全球高水分煤种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当前,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仍超40%,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白音华项目的成功投运为传统能源转型提供了新范式。据测算,若该技术在全国推广,年可节水超1亿吨,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。随着更多绿色火电项目的落地,我国能源体系正加速向安全、高效、低碳方向演进。
发布于:河北省